《陜西日報》2019年9月6日(記者霍強)題:女博士程敏返鄉創業 在基層實現人生價值

(圖/霍強)
8月22日,商洛學院生物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以下簡稱生物學院)實驗室內,生物學院院長程敏正在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我們與陜西香菊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無糖型銀花感冒顆粒已經完成認證準備工作,即將批量生產,這將填補國內無糖型復方感冒顆粒藥市場空白。”程敏告訴記者。
2005年,程敏畢業于陜西中醫學院(現陜西中醫藥大學)藥劑學專業,并取得碩士學位。她毅然放棄了繼續留校任教的寶貴機會,返回商洛,投身于家鄉的教育事業。15年來,程敏潛心教學科研,推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為家鄉商洛的高等教育事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了不起的決定毅然返鄉任教
眼下,大學生返鄉創業儼然成為一種潮流,但是在15年前,做出這樣的決定可不容易。“當時陜西中醫學院每個系只有一個留校名額,對于一個從山里走出來的學生來說,留校機會是非常寶貴的。2001年我本科畢業留校任教之后,很快又攻讀了碩士學位。2005年,領導和同事得知我碩士畢業后要求‘返鄉’,驚訝的同時都有些不理解。”程敏說。
當時商洛師范專科學校(2006年升本改建為商洛學院)的校領導求賢若渴,多次找程敏談話,希望她回商洛“創業”,投身家鄉的高等教育事業。“老領導的熱情和真誠感染了我,沒考慮個人待遇和發展,就決定回來了。”程敏說,“我是山里考出去的學生,能理解基層的難處和對人才的需求,比起陜西中醫學院,家鄉更需要我。”
回到家鄉后,程敏投身于教學一線,努力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除了課堂教學,2005年至2008年,程敏連續4年深入商洛當地的知名制藥企業,帶領學生開展一線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培養了一批批懂技術、重實踐的中醫藥人才。
“2006年,學校升格為商洛學院,招生質量逐步提升。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也需要繼續深造提升,才能教好孩子們。”程敏說。2009年,程敏考取了西北大學和第四軍醫大學(現空軍軍醫大學)聯合培養的中藥專業博士生。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2012年,在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后,程敏返回商洛學院,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和科研工作中。
4年沒有節假日
開展中藥資源普查
2013年,程敏和生物學院研究團隊承擔了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商洛市六縣一區的普查任務。“我和院里的3位老師,還有縣上的4名工作人員組成一個小組,負責商南縣的普查工作。”程敏說,“普查任務很繁重,商南一共有54個樣地,要求去至少36個以上進行實地勘察,而且樣地是GPS定位的,無論是山頂還是谷底,必須在實地點擊上傳資料才有效。”
由于不能耽誤正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程敏和她的團隊只能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工作。“中藥材有自己的生長規律,以夏枯草為例,其因夏至后即枯得名,干燥果穗入藥。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在夏至到來之際的兩天內進行采集,才能有效辨識這味中藥。”程敏說。
在中藥材入藥部位長勢最好的時候采集,便于精確掌握其蘊藏量和生長數據。比如,山茱萸是果實入藥,霜降過后,果實變紅時采收;懷牛膝則在冬季苗枯時采挖,根入藥……就這樣,程敏和她的團隊隨著中藥材的生長時節開展工作,不論是寒冬還是酷暑,他們都奔波在商南縣的深山里。
每到一個樣地,程敏和團隊成員還會請教當地的藥農和“土醫生”,爭取有更多的收獲。“中藥材的標本采集要求很高,每個標本都要有5張以上的合格照片,包括樣方、伴生植物、入藥部位等,最后一統計,光照片就拍了幾萬張。”程敏說。
在普查過程中,程敏還挑選了3批本科生參加,培養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4年的普查工作,也成了我們培養學生的實踐課堂,培養了他們的科學素養和科研精神。”程敏說。普查結束后,參與普查工作的12名本科生在公開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畢業后有8人考上了碩士研究生。
就這樣,從2013年到2016年的4年間,程敏和她的團隊跑遍了商南縣的山山水水,去了45個樣地,完成了1080個樣方調查,采集并制作植物標本4500余份,藥材標本100余種,圓滿完成了普查任務,為商南縣中藥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基準數據資料。
推動校企合作
協同育人
除了做好教學,程敏還積極開展科研工作,探索“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科研模式,提升地方應用型學院人才培養水平。2018年,生物學院與商洛市的3家知名制藥企業聯合成立了陜西秦嶺特色生物資源產業技術研究院,由程敏擔任院長。“研究院是省級‘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力爭實現企業進校園與成果出校園、培養學者與工匠的目標。”程敏說。
研究院成立以后,程敏依托這個新平臺,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努力實現“高校自由探索的科研”與“企業目標導向的研發”的有機統一。“結合商洛中藥資源優勢和茶飲文化歷史濃厚等現實狀況,我們分析研判涉及中草藥類的產品市場,經多次調研、討論與分析,決定開發一款具有中草藥保健功效、攜帶飲用方便、色香味俱全的中藥花茶。”程敏說。
為加快產品設計和開發進度,程敏還邀請了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相關專業的專家加入項目團隊。針對不同人群(男、女)的生活、工作實際,團隊精心設計了男款清熱護肝潤喉茶和女款清熱養肝美顏茶,并提供給不同人群試飲品鑒,采集回饋意見,對產品進行改進完善。
產品成型后,團隊與當地一家知名企業簽訂了轉讓協議,完成了項目成果轉化,目前該產品已在企業方的電商平臺開始銷售。“通過類似的科研項目攻關,我們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實現了科研成果轉化。”程敏說。
程敏告訴記者,為加快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2018年4月,商洛學院和西北大學共同建設的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正式授牌成立。雙方圍繞商洛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根據生物學院14名博士的具體研究方向和專業特長,凝練了生物學、生態學、中藥學等研究方向,建立了博士科研專用實驗室。
學無止境。今年初,程敏通過相關選拔,將前往英國牛津大學進行1年訪學。“訪學期間,我將開展中藥及其復方的化學成分與作用機制研究,還要學習牛津的產學研合作經驗。”程敏說,“走得再遠,初心不改,我還是要回到商洛學院教書育人,踏踏實實做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