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我校召開顧問教授聘任暨徐世烺院士工作室揭牌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徐世烺受聘我校顧問教授。商洛市政協副主席、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趙緒春,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胡仁強出席聘任儀式。校黨委書記張志昌向徐世烺院士頒發聘書。校長范新會致辭并和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董紅梅一同為“徐世烺院士工作室”揭牌。副校長王新軍介紹徐世烺院士的學術成就。副校長劉寶盈主持聘任儀式。



徐世烺院士是我國結構工程專家,主要從事高性能混凝土結構和材料研究工作,現任浙江大學高性能建筑結構與材料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曾獲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聯合授予“中國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是德國洪堡獎勵基金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世烺院士在講話中表示,感謝商洛市委、市政府和商洛學院對自己的關心與支持,自己作為商洛人,也有責任為家鄉經濟社會和科教事業發展貢獻微薄之力。徐世烺說,當前,我國基本建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商洛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是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尾礦資源和建筑產業發展前景良好。自己將在建筑材料與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研究等方面發揮優勢專長,積極助推商洛相關企業發展和我校教學科研水平提升。
趙緒春指出,商洛市將大力支持徐世烺院士工作室建設,充分發揮院士工作室平臺作用,推動商洛小型產業實現規模化,助推商洛經濟高質量發展。他希望徐世烺院士能夠給予工作室更多指導,也希望商洛學院把握好這個機會,為把商洛建設成為山水園林城市、旅游康養之都做出應有的貢獻。
胡仁強代表商洛市人才工作組對徐世烺院士支持家鄉建設的舉措表示感謝。他表示,將與商洛學院深化合作,推動商洛新材料和建筑用材研究與成果轉化取得新發展,為商洛“一都四區”建設提供強勁的推動力。
張志昌在講話中廣大教師要認真學習徐院士孜孜不倦、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學者風范。各相關單位要認真落實徐世烺院士對我校學科建設、科技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提出的寶貴指導意見,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專業建設、服務地方等方面取得新的進展。要做好院士工作站的服務保障工作,以更高的科研水平和更多的科研成果為學校發展再立新功。
范新會在致辭中代表全體師生向徐世烺院士受聘我校顧問教授表示熱烈歡迎。在簡要介紹了我校改革發展和建工學院基本情況后,范新會指出,徐世烺院士在百忙之中受聘我校顧問教授,體現了他造福家鄉、奉獻社會的高風亮節。相信在徐院士的悉心指導下,我校的科學研究工作一定會再次邁上新的臺階,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聘任儀式前,徐世烺院士參觀了我校發展成就展廳、秦嶺植物標本陳列室、秦嶺礦產資源陳列室、商洛紅色文化資料館等處,詳細了解了學校發展歷史、教學科研成果、師資隊伍建設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情況。

黨委辦公室·院長辦公室、人事處、科技處、建工學院、化材學院及商洛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建工學院土木工程系教師代表參加聘任儀式。
(文/圖 謝豪 編輯/審核 王霄飛)
徐世烺院士簡介:
徐世烺,1953年生,商洛市柞水縣鳳凰鎮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高性能建筑結構與材料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曾獲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聯合授予“中國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德國洪堡基金會獎勵研究基金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第二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研究類)。
主要從事高性能混凝土結構和材料研究工作。創立了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混凝土雙K斷裂理論,提出了混凝土結構完整性安全評價準則,建立了系統的混凝土裂縫安全分析理論和測試技術體系,領導制定了《用楔形劈裂試驗和三點彎曲梁試驗確定混凝土裂縫擴展雙K準則的試驗方法》國際標準。雙K斷裂理論成功應用于烏江東風混凝土高拱壩、烏江索風營重力壩、長江三峽大壩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裂縫完整性評定和裂縫控制,為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安全運營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研發了高韌性混凝土及復合控裂結構,為基礎設施安全服役提供了技術保障,實現混凝土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大幅提升。發明的高韌性混凝土成功應用到上海吳淞軍港、浙江新嶺隧道、舟山魚山跨海大橋、杭州秋石高架橋等15項重大工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各1項及省部級自然獎和發明獎一等獎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