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全面展示40年辦學成就,擴大學校社會影響,根據校慶宣傳文化工作方案,黨政辦、干部人事處、教務處、科技處、學生處、發展規劃與合作交流處、基建處、后勤保障處、宣傳部、團委、招生就業處、圖書館分別負責,對40年來勵精圖治、艱苦奮斗,學??傮w建設與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學生、招生就業、校園建設和后勤保障、國內外合作交流、校園文化建設、圖書資料等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回顧,撰寫了一組專題報道,今日起在校園網主頁校慶特稿欄目連續刊發,以饗讀者。
商洛學院溯源于1976年成立的陜西省商洛地區五七師范學院(陜西師范大學商洛教育革命基地),1979年更名為陜西師范大學商洛專修科,1984年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商洛師范??茖W校,2005年陜西省商洛農業學校整體劃轉并入商洛師范??茖W校,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為商洛學院,成為商洛市唯一一所全日制國立公辦普通本科院校。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建校初期,辦學條件異常艱苦,專業只有3個,學生也僅有來自商洛地區的274名。40年來,商洛學院人勵精圖治、艱苦奮斗,推動學校實現了一次次跨越式的大發展。40年來,學校堅持服務社會需求和地方需求,累計培養了4萬余名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商洛市50%以上的中小學校長,60%以上的黨政干部和70%的技術人才及中小學教師均為我校畢業生。40年來,一代又一代商洛學院人扎根山區、埋頭苦干、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已經成為全校師生和學校發展史上的寶貴財富。40年來,商洛學院為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撐、文化引領和科技服務,為推動商洛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6年升本以來的十年是學校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十年。10年來,全校師生風雨兼程、團結一心,開拓進取,促進學校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升本初期確立的“兩個轉變、一個提高、一個順利通過”(??葡虮究妻D變、單一師范教育向多學科轉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按時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發展目標基本實現;10年來,學校的辦學定位得以確立,辦學特色基本形成,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頂層設計逐步完善,治理體系得以優化,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科學研究碩果累累,社會聲譽日益提升。學校2011年成為省市共建高校,2014成為陜西省轉型發展試點高校,2015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和陜西省轉型發展試點評估,所取得的發展成就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專家學者好評。
春華秋實,涵英哺華。經過40年的艱辛砥礪,特別是升本10年的快速發展,今天的商洛學院已經成為一張鑲嵌在商洛大地上的金色名片,一道飄揚在丹江河畔亮麗的風景線,一座矗立在商洛大地傳承文明、培養國家棟梁的黌門圣殿,已經成為支持商洛城市社會品質提升和商洛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的人才基地!
學校基礎建設穩步推進?,F占地面積563632平方米,形成了北新街教學主校區、丹江產教融合校區、張村實踐教學基地“三校區”的辦學新格局,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北新街主校區修建性詳規通過核準,新建5棟學生公寓、3萬多平方米的教學綜合樓和2萬余平方米的學生及青年教師公寓,運動景觀平臺、莘子苑、晨曦園等多處校園景觀依次建成,“山水校園”初見雛形,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學校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517.26萬元,總資產7.36億元,館藏紙質圖書89.5萬冊,電子圖書47.06萬種,收藏有四庫全書等珍貴文獻。后勤服務保障體系逐步健全,教室及學生公寓全部安裝有冷暖空調,學生食堂被省教育廳評為“標準化食堂”。
經過多年的奮斗和探索,學校確立了“尚教為學、踐用至要”的辦學理念,“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務基層,培養應用型人才,建設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院?!钡霓k學定位, “博聞強志、正道直行”的校訓以及“積學酌理、崇賢彰善”的校風,形成了以“秦嶺現代中藥資源和綠色食品開發利用,秦嶺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賈平凹研究、秦嶺畫派等地方文化傳承創新”為主要方向的辦學特色。
學校加快完善現代大學治理體系。2008年按照學科大類建立了“十系兩部”的教學組織體系,2013年遵循“繼承、創新、留有空間”的原則設立了“十院兩部”,2014年按照現代大學組織體系要求進行教學科研資源整合,構建了“十院、兩部、三平臺”的教學科研組織體系。2015年以來,學校按照大學章程要求對職能部門結構和黨群組織體系進行了優化重組,現代大學體系基本形成。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F有專任教師506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72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451人,占到89.1%;教師中有雙聘院士2人、二級教授3人、三級教授3人,國家級師德標兵1人,省級師德標兵1人,省級教學名師 5人,兼職碩士生導師21人,專業帶頭人29人。長期聘請中科院院士侯洵、徐宗本,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著名作家賈平凹等知名專家學者69人為學校兼職教授、客座教授,聘請外籍教師5人。學校每年邀請西安交大國家級教師發展中心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指導,青年教師的后發優勢開始顯現,涌現出了陜西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學?,F有36個本科專業,學生12000余人。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深化教學改革,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取得了28項反映教學水平的本科教學工程項目,主持省級以上教改教研課題20項,榮獲陜西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堅持分類培養,本科生考研通過率連年保持在14.5%以上,連續3年都有3個專業的學生考研通過率超過30%。建成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應用化學、物理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中藥資源實驗教學中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新建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素養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個(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化學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2個,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
學校科學研究成果豐碩。建成全國唯一的省級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建成陜西?。ǜ咝#┱軐W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商洛中藥材GAP科研工程中心等5個省級研究平臺,秦嶺植物良種繁育中心等8個校內研究機構。發揮資源優勢,建有“秦嶺植物標本陳列室”“秦嶺礦產資源陳列室”“商洛紅色文化資料館”3個大型展室。申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科技推廣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97項,橫向科研項目21項。一批科研成果獲得各級政府獎勵,其中陜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陜西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陜西省高??萍吉?項,陜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商洛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獎16項(其中一等獎4項)。教師發表的學術論文被國際權威檢索機構SCI、EI、ISTP收錄137篇。學校設立專項資金服務商洛經濟社會發展的科研項目。學校教師選育的“商麥5226”等三個小麥新品種被確定為干旱半干旱地區小麥首選骨干品種,累計推廣400多萬畝,增加農民收入3億多元。以生物學省級優勢學科為平臺,聯合企業生產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丹參飲片、金銀花茶、果酒等系列產品。
近年來,學校對外交流工作開創了新局面。先后與英國南安普頓索倫特大學、馬來西亞吉隆坡建設大學、臺灣南開科技大學、臺灣東方設計學院等16所國(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為教師出國出境進修、學生留學等提供了良好平臺,先后派出70名學生赴臺灣、馬來西亞、美國學習交流。與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浙江萬里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國內高校建立了校際對口支援與合作辦學友好關系。與鄂、豫、陜11所高校成立了漢江流域大學聯盟,與陜南三市地方政府及高校聯合成立了陜南發展研究院,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商州區人民政府、丹鳳縣人民政府、陜西省外經貿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等13家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簽訂了戰略協議,校地、校企、校政聯盟初步形成。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黨建為龍頭,以“三早一晚”“學風示范工程”為抓手,大力促進形成良好學風,努力為學生成長成才搭建平臺,創造氛圍。學校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共資助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844項。近年來,學生主持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6個,省級項目157個,榮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陜西賽區金獎1項、銀獎2項、銅獎10項,在全省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獲得“挑戰杯”陜西省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一等獎2項、2等獎6項、三等獎19項;在“挑戰杯”、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大賽、秘書職業能力大賽等各級各類比賽中多次榮獲全國優秀獎、省級一等獎。
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表彰的“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省教育系統創佳評差“最佳單位”、省高教工委表彰的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省教育廳命名的“文明校園”等各級各類光榮稱號。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學校4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凝聚著一代又一代商洛學院人的心血和智慧。在國家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迎來向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沖刺的關鍵時刻,商洛學院也面臨著全面實施本科教育,構建“穩基提質增速,創新驅動發展”新常態,建設一流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新任務。當前,全校師生精神振奮,正在大力實施根植地方行動計劃和“323211”工程。我們堅信,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商洛學院必將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再立新功,必將在新的發展階段譜寫出新的歷史篇章!
(文/楊力 審核/魚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