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慶建國六十周年,唱響校園主旋律”系列報告會進入第三講
左曉民教授闡釋我國國力、地位與外交
為加強大學生時事政治教育,使我院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國力、國際地位及外交形勢,10月23日下午,我院“喜慶建國六十周年,唱響校園主旋律”系列報告會舉辦第三講,院黨委副書記左曉民教授向人文社會科學系近三百名師生作了題為《國力·地位·外交》的報告。報告會由院黨委宣傳部部長郭英勇主持。
左曉民以建國六十周年慶典所展示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為切入點,分析了國際上幾種流行的對中國綜合國力的評價,對比了不同版本的中國綜合國力報告后指出,經過六十年的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在世界上處于無可爭議的前列。他說,綜合國力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地位及其影響,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一個國家的對外關系。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高,我國現在的國際地位舉足輕重。主要表現在我國從一個國際事務參與者向一個支配者轉變;我國的發展模式為世界樹立了典范,被諸多國家所研究。

左曉民指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世界重大事務都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在獨立自主的“自主·和平·和諧”外交思維和方針指導下,我國已形成了大國外交、“不忘老朋友,多交新朋友”策略的多國外交和近鄰外交并重的外交格局。
左曉民強調,今后我國應緊緊圍繞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始終堅持把經濟增長放在首位,不斷深化改革;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全面提升以GDP為核心的各項發展指標;抓住國際金融危機這次機遇,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進一步提升綜合國力。要進一步鞏固周邊睦鄰友好關系,推動對話與合作,繼續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開創更為有利的國際環境。
左曉民最后引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四個“不等于”,告訴廣大師生,在看到祖國日益強大的同時,還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居安思危、樹立憂患意識,勤奮工作、刻苦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圖/王霄飛 文/梁德民 李朋朋 秦雪黎)